创业网   网站建设   小程序开发   软件开发   营销推广   财税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创业网 > 创业资讯 > 创业新闻

富士康从苹果公司拿到了多少利润?

作者: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4-10
iPhone6和iPhone6Plus的这一利润率与苹果公司最近的iPhone机型相近,但高于较早版本的iPhone。就苹果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iPhone5和去年发布的iPhone5s而言,据当时的拆机分析显示,其利润率约为69%。
  据证券日报的报道,据市场研究公司IHS拆机分析显示,苹果公司新推出的iPhone6智能手机的部件和劳工成本在200美元到247美元之间。
  
  分析还称,标准版iPhone6Plus的部件和劳工成本为216美元起,128GB版则最高可达263美元。其中,每部手机的流水线劳工成本为4美元到4.5美元。
  
  “也即每部手机富士康仅赚4美元到4.5美元。”IHSiSuppli中国区研究总监王阳表示。
  
  相比之下,iPhone6的裸机售价为649美元到849美元,iPhone6Plus裸机售价则在749美元到949美元之间。内存较大版本的iPhone售价较标准版高100美元到200美元,但与16GB版相比,苹果公司生产128GB版iPhone所需额外花费的成本仅为47美元左右。其结果是,128GB版iPhone的利润率较16GB版略高1%左右:128GB版的利润率约为70%,16GB版的利润率约69%。
  
  iPhone6和iPhone6Plus的这一利润率与苹果公司最近的iPhone机型相近,但高于较早版本的iPhone。就苹果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iPhone5和去年发布的iPhone5s而言,据当时的拆机分析显示,其利润率约为69%。
  
  与此同时,同样在2012年发布的低价iPhone5c的利润率则更接近68%。相比之下,2007年发布的首款iPhone的利润率仅为55%左右。
  
  不得不承认利润率一路走高的iPhone是手机界的一个奇迹。iPhone6和iPhone6Plus最昂贵的部件是一体化的显示屏和触摸屏。这两款手机的显示屏由LG和全球最大智能手机显示屏厂商JapanDisplay提供,其中iPhone6显示屏的成本价为45美元,iPhone6Plus为52.50美元。与iPhone5s使用的4英寸显示屏相比,iPhone6的4.7英寸显示屏的成本价仅高4美元。
  
  《经济日报》评论说:虽然iPhone6没有在中国内地首发,但有关这款苹果最新手机的消息近来受到持续关注。此前媒体报道,预计今年苹果的iPhone6总产能将达到1.2亿部,这将意味着iPhone6极有可能成为历史上出货最大的iPhone系列。
  
  富士康是这次iPhone6苹果手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方,因为此次iPhone装配订单中,富士康可得到至少7成以上的份额;另一家承接组装订单的企业是和硕,其订单份额约3成左右。但每生产一部仅赚25元微利的富士康该做何感想呢?
  
  iPhone6富士康每生产一部赚25元仅是分析人士的预测,iPhone6给富士康带来多少利润贡献,其详细的数据目前我们并没有真正把握。被誉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对于如何摆脱目前对代工生产模式的依赖,加快企业转型,富士康肯定有自己的考虑。
  
  2012年以来,郭台铭就对运作了将近30年的庞大制造帝国——富士康进行了新的转型计划,即利用机器人取代人工的富士康机器人计划,与之同时,针对苹果的过分依赖,郭台铭也对富士康推行了不少转型措施。可为了iPhone6上市赶工,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准备在内地扩招10万工人来完成代工业务。于是有人戏称,机器人计划沉默了。
  
  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才能创造新天地,利用新的竞争优势来延续中国制造的繁华年代;这就需要更多的企业家不但要具有创业精神,还应增强创新能力。
  
  郭台铭一直不讳言要全力转型,离开那种低水准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他认为,鸿海要转变成科技服务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需要品牌;而是从内容创作、讯息处理、云端储存、网路传送,提供八大生活所需生态系统,带动各种终端发展,设计更好的4G手机、网路手机和看电视的手机。那么,中国内地的制造业企业是不是能理解这样的转型思路呢?民间有句老话家雀跟着夜猫子飞,意思是说小鸟不能盲目追随大鸟乱飞胡窜。每个企业还是要依据自身行业特点,并结合本企业实际,进行转型升级,转型其实是无形的!
  
  转型需要升腾的翅膀,不少企业认为网际网路经济可以为他们转型之路垫脚。但必须看到,要真正让科技来改变制造型态,富士康不容易,许许多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同样也不容易。不然,富士康如何忍受每生产一部iPhone6仅赚25元呢?
  
  很多企业转型是艰难的,需要从屡败屡战、屡遭挫折中走出来。企业转型需要目标,也需要坚定的信心和毅力,更缺不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意的迭加。中国制造需要新的变革,但没有一条完全一模一样的可复制之路,只能是每个企业竞相开花的不断探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