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迅速追赶 中国企业的六大创新现象
作者: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4-13
“新人口”红利优势正在形成。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通常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我认为目前有两大优势正在快速形成,即科技人才优势与企业家群体优势。这是决定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为标志,形成“二个四”,四个新业态:智能制造、互联制造、定制制造、绿色制造。四个民主化:信息民主化、工业民主化、能源民主化、管理民主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经济、新格局的时代,当前在诸多创新细分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处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所要求的基础性学科,我们也有相当的优势,中国有六大创新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新人口”红利优势正在形成。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通常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但我认为目前有两大优势正在快速形成,即科技人才优势与企业家群体优势。这是决定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是科技人才优势,我们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科技人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数量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科技论文在国际发表的总数已经在全球居于第二。国际专利的申请量今年有望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而且我国科技人才的数理化基础总体比较扎实。如同“中国好声音”一样,我们有庞大优质的“中国好人才”,但问题是如何提供好舞台、好机制,使得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创业创新的潜力、激情与智慧。
二是企业家群体优势。中国从1986年的1万亿元的GDP增长到去年50多万亿元的GDP,只花了26年,中国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在同方向快速成长。福布斯排行榜上前1000位的企业家,中国占比从20年前的1%到现在的7%,中国400位富豪的平均年龄是46岁(美国是64岁),为全世界最年轻。胡润排行榜显示,中国大陆千万富豪的平均年龄只有39岁,年轻、充满活力,没有包袱和框框。当前,中国经济仍在持续增长,可以预见企业家群体也将进一步壮大。企业家控制资源的能力、见多识广的机会、综合素质的提升与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正进入起飞阶段。我看过两篇国外的报道,印象深刻,一篇是2010年《华盛顿邮报》标题文章“年轻的科学家,到中国去吧”,该文认为南非、沙特和中国开始聚集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聚集来自全球的优秀科学家。超材料技术领先全球的深圳光启研究院,如今聚集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科学家。去年路透社报道,“广东东莞有2800名日本工程师在中国找到了第二春,在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过去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比较低端的,但现在开始从低端、简单、组装、仿制阶段向自主研发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一流技术的方向快速迈进。创业板10%左右的上市公司在公开信息披露中宣称某项技术或产品已经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前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认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特高压输电、可再生能源等七大技术已领先美国。中国的IT产业、互联网经济将有可能在产值上成为世界第一,在很多行业滑坡的时候,互联网经济最近5年保持80%的年增长,尤其是移动互联呈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5亿,而且中国人的手机上网时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两到三倍,在移动互联行业,中国最有可能率先领先美国。
第三,行业的界限在发生重要的变化,跨界、跨行成为行业创新大趋势。互联网金融去年还觉得很陌生,但短短半年时间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两年多以前,商业连锁备受推崇,认为商业连锁是一个优势,而现在店铺越多可能越成为负担,国美电器两年前股权之争时,大股东还以手中掌握的300余家非上市门店作为谈判筹码,而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优秀的农业企业,不仅有农业种植、养殖的概念,还有工业化生产、食品深加工以及电子商务的运用,是多种行业的复合、综合。所以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行业划分标准来对企业的创新进行定义,更难以用过去的行业划分标准来简单决定支持和限制哪一个行业。对创新的理解应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广泛。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项技术创新,可能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工艺创新、应用创新,或者是各种创新元素的聚集。
第四,企业大小的界限在发生变化。腾讯和中国电信谁大?过去肯定首先想到中国电信,腾讯的员工不足中国电信的三十分之一,但是腾讯的市值是中国电信的将近十倍。如今中国电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中国联通,不是中国移动,而是腾讯。在新经济格局之下,创新型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迅速崛起,而过去大家顶礼膜拜的巨型企业或百年老店也可能一夜坍塌。仅仅设立550多天和拥有13名员工的Instagram就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超过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纽约时报》的9.6亿美元市值;深圳光启研究院5位创始人平均年龄30岁,3年的时间就申请了全球2500多项专利;而130年历史的百年老店柯达去年申请破产保护,日本的索尼、夏普、松下等在一夜之间走向落寞,日本这几家巨型家电企业去年亏损额都在50亿美元以上,被称之为“日本沉沦”现象。日本作为一个精细化制造大国,管理水平先进,但却忽视了新经济时代对创意设计、用户便利性的新需求,缺乏对创新方向、创新战略的把握与调整。我们观察企业,已经不能只看这家企业的总资产有多大,历史有多悠久,占地有多少,是否有先进的设备,重资产有多重,更要看创新的独特性、领先性、应用性与可持续性。
第五,网络经济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新商业模式在改变传统经营路径与盈利方法。中国互联网的增速全球最快,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达到1.32万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6.3%,同比增长64.7%,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仅为14.3%。新一代互联网产业来势更为迅猛,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结合,正悄然颠覆着传统的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变更又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路径与盈利方法。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就是盈利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成败。当我们难以描述一家企业的创新特点时,往往可归入到 “新商业模式”范畴,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第六,以美国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在转型,中国的创新前沿也在追赶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潮头。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不问出处。创新体现在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MIT的创新实验室和跨学科交叉领域,如电子墙、移动照明、功能玩具、第六感界面、数字话剧、纳米传感器、无线电力传输、智能手表等创新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美国的风投行业也在转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始在更大范围和自由度内筹集资金,创业企业的发起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项目,向全球的投资者募集资金,Kickstarter上活跃的投资人来自世界170多个国家。
综合来看,美国的创新优势将继续在相当长时间领先中国,因为美国的创新优势是多层次的,机制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制度的优势、人才的优势,全球7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的人才都在源源不断流向美国。但中国在迅速追赶,原创性的高端核心技术开始涌现,炒菜机器人、3D裸眼、基因技术都已经在生活当中得到运用,在5年内,中国亦有潜力成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市场。有些企业,如深圳华大基因,也已在欧洲设立研究中心,雇用外国科学家为中国企业进行研究工作。中国和美国将是未来全球创新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