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   网站建设   小程序开发   软件开发   营销推广   财税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创业网 > 创业资讯 > 市场营销

创业维艰:为啥大多数创业者都不开心?

作者: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4-25
创业者不论早晚,不管大小,钱多钱少,总是不开心的。著名精神病学家纳西尔·加梅(Nassir Ghaemi)在《一等疯狂:解密精神疾病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提到:“情感上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总体上有一种幸福感的人,才称得上精神健康的人;然而平和而放松的心境,从来都不会激发出伟大的成就”。
  最近炙手可热的《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是硅谷最牛的创业者之一,也是最好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他从白手起家到IPO,再以16亿美金的高价成功出售公司,后来又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人。他亲身经历了创业的各个环节,见证了高潮与低谷,目睹了互联网的狂热与泡沫爆炸,他的经历无疑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他让更多人看到了创业者背后不为人知的那些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创业就是一场“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就像书中写的那样:“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创业维艰”这个词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后,问大臣创业与守业哪个更难,曾跟随唐太宗征战杀伐、出生入死的房玄龄,认为“见创业之难”,而与唐太宗一起治国安天下的魏征则认为“见守成之不为易”。唐太宗总结“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从开始创业到最后成功IPO,李世民无疑是个成功的创业者,深知创业和守成均不易。
  
  在我做过创业者访谈的过程中,横跨的角度相对比较大:有刚刚起步的小微团队,也有事业有成的行业领头羊。有BAT这样背景的豪华团队,也有起点极低的草根团队;有四处寻找投资的新生创业者,也有估值数十亿被资本追逐的明星创业者;有白手起家两手空空的年轻创始人,也有过了不惑之年身价过亿的连续创业者;但是在接触的人中,除了勤奋、上进、敏锐等是他们的共性外,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注意的的共性:创业者大多不开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近些年,创业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尤其在互联网圈内,如果不去创业或者不提下自己创业的构想,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在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概念后,创业更是变成了一件国家层面高度的事情,仿佛人人创业的时代即将来临。但是,有很多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创业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过关的总是少数,创业是真正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创业项目从一开始来到世界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焦虑和矛盾的东西。创业很多时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的实在想法。但是在实际的创业道路上,困难从没有停止过,哪怕是一分一秒,甚至让原有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创业从第一步开始,就是个不小的难题。首先,创业要做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对很多人来说并不轻松,尤其是工作相对比较安稳,收入还不错的人,如BAT的老员工或管理层,对于自己,对家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个人、家庭、收入等等各种现实因素,很多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说服自己,说服家人。陌陌唐岩在创业之前反复问自己老婆,要是失败怎么办,他老婆说再创,卖了房子再创业,如果三次不行就离婚。于是唐岩下定决心去做,三年上市的成果和他太太的支持密不可分。多备份的创始人胡茂华,原来是一号店的VP,生活安稳,收入可观,两个小孩已经在上海读书。在离开1号店前,创始人刘峻岭请他吃饭,对方告诉他,创业真的很艰辛,时间不属于自己,牺牲个人爱好,经常半夜3、4点就醒了睡不着。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继续选择创业,辞职后举家从上海迁回深圳创业。腾讯创业系做旅行社交的李玮,放弃腾讯稳定的工作出来创业时,家人反对,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的说法就是“家人反对得不强烈就是支持”。人的天性是享受安逸的生活,但创业确实要说服自己、说服家人,走出心理的舒适区,这都是不容易甚至痛苦的选择。
  
  团队是创业的重要的一环,甚至是最关键的一环。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磨合可能是最难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去年火爆的电影《中国合伙人》让很多人体验到了创业者们的兄弟情深和创业艰辛,但是真正版本的中国合伙人故事却并没有这么美好,轰动一时的泡面吧创始人俞昊然和合伙人王冲在公司A轮确认后,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不惜撕破脸,甚至删除公司代码。西少爷肉夹馍的合伙人甚至为了一己之利,团队分裂后闹上法庭。
  
  在国人普遍缺乏契约精神个法律意识的环境下,很多人加入创业团队,并不是真正的热爱这个事业,不过是想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的上山结义的团伙而已。他们是典型的“创业浪漫主义者”,根本没有想好创业意味着什么,而是像阿Q那样的墙头草,“革命了?同去同去·····”,但随着激情消逝和遇到的困难,最先散伙和撤场的就是他们。任何一次团队的变动,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身心考验,所遭受的折磨可想而知。
  
  有了团队,创业者还要搞掂投资。在很多创业者和准创业者眼中,投资人无疑就是天使,却不知道很多人是确实插着翅膀的鸟人。能挣钱的项目才投,挣得少的不投,不挣的更不用说。为了保护自己的成果,投资人在很多时候会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让项目关门来降低自己的损失。所以投资人和创业者是相爱相杀,但这些都无可厚非,资本的源动力就是追逐利润,把损失降到最低。
  
  但是鱼龙混杂的投资行业让创业者步步惊心。在融资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创业者不遇到一些扭曲的投资人,有些投资人已经投了竞争对手,却借着机会套取信息;有的根本就不准备投,但是却拿创业者消遣和开涮。更有甚者,投资方和创业者签订了相关协议,却借着条款的优势拖延兑现,一直到项目歇菜。2014年口袋购物王珂融资成功后公开和红杉撕逼,说红杉店大欺客,欺行霸市,不兑现承诺,差点拖死整个项目。即使像唐岩、罗永浩这样有积累和一定知名度的创业者也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大多数的草根创业者。罗永浩说唐岩曾经有个小本子,专门记录那些伤害过他的投资人。围观者常常惊叹于创业者融资的金额和估值,却往往忽略了整个过程中的对他们的身心的考验。
  
  创业者在早期果然会经历各种困难,甚至日夜为生存所焦虑困扰。考虑商业模式,赶超竞争对手,一门心思追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一定规模后,创业者的焦虑并不会减轻。王尔德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一个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雷军投资的我有外卖的CEO林喆从19岁开始创业,年纪轻轻就已经财务自由。在早期,他的理解是钱越多,痛苦应该越少,自己就会越开心,于是有了100万,又追求1000万,有了1000万,再去追逐1个亿,但是到后来发现,追求的数字实现后,反而更加痛苦。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开始信佛、吃素,追求内心的平静,焦虑感和失落感才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和释放。
  
  老徐是名媛坊和宠宠熊两个项目的创始人,成功的连续创业者。身价过亿,财务自由。他谈到焦虑感这个问题时,他说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创始人的焦虑感并不会随着生存、盈利的稳定而缓解,反而是越来越重。因为事业越大,背负的责任越重,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单纯追求数字上的变化对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创业上不断取得的成就才能得到更多的满足和成就感。
  
  2004年,35岁的雷军将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
  
  不过,迈入富豪行列的雷军并没有常人想象中的开心。“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其实非常痛苦。”为了从卖掉卓越的失落中摆脱出来,雷军强迫自己忘掉卓越,甚至强制自己在半年内没上卓越网,不在网上购物。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我以前每天一上班就用半个小时上卓越,每周在卓越上买一点东西,现在要忘掉它就像戒烟一样。”
  
  本·霍洛维茨在《创业维艰》第七章里举了李彦宏的例子。按常理,公司IPO时,应该是一个创业者最快乐的时刻之一。但是李彦宏却是诚惶诚恐:当开盘股价大涨时,“我的感觉确实苦涩····这意味着我的实际业绩必须要大大高出预期业绩,我别无选择,只好埋头于运营、专注于技术和用户体验,最后,我终于交差了”。
  
  总而言之,创业者不论早晚,不管大小,钱多钱少,总是不开心的。著名精神病学家纳西尔·加梅(Nassir Ghaemi)在《一等疯狂:解密精神疾病和领导力之间的关系》提到:“情感上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并且总体上有一种幸福感的人,才称得上精神健康的人;然而平和而放松的心境,从来都不会激发出伟大的成就”。在书中,纳西尔?加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在严酷的环境下,精神疾病能激发出卓越的领导力。一生从未经历过心境障碍反复痛苦的人,一般难以面对危机。在评估当前困境、预估未来情形时,饱受绝望情绪折磨的人比“正常人”做得更好。英国首相丘吉尔、CNN创始人特德·特纳等都是最生动的案例。这和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提到的: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的观点遥相呼应。
  
  在常人眼里,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应该会比一般人快乐很多,事实并非如此。换而言之,创业者永远没法消除焦虑和心理上的折磨。常人选择安逸和舒适,但他们从一开始,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注定就是生活在一个反复痛苦和重复打击的环境中,甚至因此会进入到一种类似病态的心理状态中。但是这种焦虑和痛苦又会激励和鞭策创业者奋不顾身的去挑战自己,通过克服自我障碍去完成新的自我救赎。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提升。生命不息,创业不止,这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常态。正如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在面对《纽约时报》“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的提问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因为山在那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