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肉怎么卖?曾经的“超市之王”大润发可谓是“正正经经”上线了一整套隔夜肉销售指南。不新鲜、味不大的隔夜肉,9.9元一斤特价卖。臭味明显的冲洗去味再卖。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直接灌香肠、绞肉馅,或者送往熟食部。一系列操作下来,所有的臭肉、隔夜肉都回归“正规”,而这超市员工早已习以为常。
隔夜肉怎么卖?
曾经的“超市之王”大润发可谓是“正正经经”上线了一整套隔夜肉销售指南。
不新鲜、味不大的隔夜肉,9.9元一斤特价卖。
臭味明显的冲洗去味再卖。
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直接灌香肠、绞肉馅,或者送往熟食部。
一系列操作下来,所有的臭肉、隔夜肉都回归“正规”,而这超市员工早已习以为常。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如果有客人问肉新不新鲜,千万不能明确回答,就说‘你自己看,自己挑’。”
同时对待新人,肉品课员工也耐心的以老人的姿态“教育”。
新京报记者暗访镜头下,一切都在“和谐有序”中进行。
然而对待如此有违常理的做法,曝光才是对其最起码的“尊重”。
【
网络创业指导,上创业信息网】
随着新京报官微推出的《触目惊心!济南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报道,毫无意外冲顶微博热搜。
恶心、震惊、愤怒,每一秒镜头的推进都在震碎着大众的三观,无下限的挑衅着消费者的底线,对于这样的“伪君子”,网友们也必然不会放过。
“看到这个,我吐了”、“卖那种发臭的肉,整个良心也烂了”、“骗老人你良心呢,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
质疑、谴责声四起,对大超市的信任在一瞬间瓦解。
眼看事件在不断的发酵,大火烧起,“灭火”才是企业最重要且“正确的打开方式”,下架、道歉、甩锅,每一步都要精确到位。
“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诚恳道歉,接受监督和批评”。
但如此官方的回应,已被伤透心的消费者显然不会接受,“把责任推卸给员工了?”,“我不相信这是员工个人行为”,“食品安全必须零容忍”,把消费者的安全置之不顾,一切以利益至上,必然不会得到大众的宽恕。
曾经风光无限的超市“一哥”,已深陷舆论的漩涡。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消费者心中一向口碑尚佳的超市品牌,为何今时今日不惜用二十多年的品牌信誉做筹码,试探“红灯区”,是消费者越来越好糊弄了还是传统商超已“江郎才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润发上热搜并不是首次。
去年11月,大润发因一则宣传物料成功“黑”上微博热搜。
海报展示的女装建议表中,尺码规格一栏,S码批注是瘦,M码批注是美,L码批注是烂,XL码批注是稀烂,XXL批注是稀巴烂,且在年龄注意项,仅限18—35岁女生。
明显的贩卖身材和年龄双重焦虑下,迅速引来广大网友的围观和吐槽。
“‘烂’是在侮辱谁呢,刺痛了某些矮子么?”
“作为一个公众消费的场所,明目张胆侮辱女性,从制作者到审核者,都很有问题。”
甚至某些网友在评论区开骂,表明对企业低俗做法的抵制和不满。
虽公司后面解释是用词不当引起大众的误解,并为此迅速道歉,且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熔财经”看到,但网友显然并不买账,“那我也祝福你们生意做得以后都稀巴烂咯”、“你这是恶意营销,而不是措辞不当”、“不仅要求撤广告,更要求处理做广告和过审的人”。
然而“抖机灵”的事件虽未再出,但同类型的翻车事故仍频频爆出,大润发并未就此消停。
今年3月,大润发因存在生产、销售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问题,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0.1099万元,罚款0.949万元,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今年5月,爆出发臭肉隔夜肉同一地的济南。
“熔财经”也在沸点视频上看到,当天有网友在某一大润发超市正常选购商品,很快货架上一袋“与众不同”的真空包装食品吸引了他,只见封存完好的透明塑料袋里,密密麻麻的白色虫体样物体,不断的在蠕动。当网友走近后,倒吸一口凉气,浑身鸡皮疙瘩瞬间生起,食品上、袋子内来回爬动的正是蛆虫,一种以腐肉、粪便为营养的软趴趴的虫体。
脊背发凉、头皮发麻、犯恶心,网友后来回忆起那幕仍心有余悸。
今年7月,一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上海某学生在大润发线上购物平台购买了一款当天现做鸡腿,在等外卖越等越饿中,终于等来了这丰盛的一顿,大快朵颐是每一个“饿汉”拿到食物后的正常动作,眼睛紧盯鸡腿、嘴巴放肆咀嚼,可就在准备再次撕咬下一口时,一个亮亮的不明物体打断了该同学接下来的动作。
悬在嘴里还未咽下去的鸡肉也显得越发的狼狈,直觉告诉这位同学这是个有问题的鸡腿,随着1cm长条状的铁制品从鸡腿中拔出,证实着该同学的猜想,3秒内找到垃圾桶迅速吐掉是极为紧迫的任务。
显然,大润发连番“爆雷”事件,明目张胆的行为,的确令人惊愕,同时也显示着企业逃避、不管不顾的态度。
后期的道歉、偶发事件、巧合、个别员工行为等等搪塞,显然已无法让大众信服,毫无说服力的公告更难以赢回大众的支持。
一个品牌的构筑需要长达十年、几十年之久,若不细心呵护,摧毁往往就在一瞬间。
现今大润发频频“不在线”的操作,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为一个大企业、老品牌所为,但回看近几年大润发的历程或许能知晓答案。
纳入阿里“麾下”,大润发就能过上好日子?
曾经的大润发,由“陆战之王”黄明端一手创办并执掌,缔造了“十九年不关一家店”的零售传奇。
高歌猛进中,大润发俨然发展成了零售商超的“经典”。
2010年,创造了404亿元的营收,打败家乐福,坐上了中国零售百货业的头把交椅。
2011年,与欧尚合并,成功登陆港股,进入二级市场。
正准备进入资本大干一场的大润发,没有想到转折会来的如此之快。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消费转向了另一种方式,线上交易。实体店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电商自然成为了难得一遇的风口。
不可否认的是,黄明瑞有着独特的商业才能,在风口来临之际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4年,线上电商平台飞牛网上线。
“盈利不是电商首要考虑的问题。引流非常重要,但流量是要花钱的。”
最终,飞牛网没有带动大润发飞起来,即使路子正确,仍扛不住烧钱的压力,但黄明瑞给大润发找好了出路。
“我们只靠自己发展,烧钱太多了,应该找一个互联网巨头合作。”
公司当时顾了好几个顾问,评估跟哪个互联网巨头合作。
彼时,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正风生水起,这让黄明瑞看到了希望,也缓解了急切想乘上电商东风的焦虑。
很快迎来了与阿里巴巴CEO张勇的第一次见面,在一家上海常规的餐馆。
没有过多商业的寒暄和吹捧,黄明瑞知道此次见面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才能让大润发走上成功转型的道路,获得新生。
不过分渲染和夸大其词,黄明瑞条例清晰的向正对面的张勇,讲述着大润发和高鑫零售的发展历程,也生动呈现了一部个人奋斗史。
末了,抿一口桌上已放凉的茶。
张勇则更直截了当,“你们想不想做数字化改造?”
“这是我最期望的。”黄明瑞急切的回复。
可见,张勇一眼洞穿了黄明瑞的想法,“他太了解传统零售业的痛点,想让我们发出深度合作的邀约”。
2017年,大润发成功搭上阿里,母公司高鑫零售出售总价值224亿港元股份给阿里巴巴,阿里持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2020年,阿里巴巴再次增持到72%,实际控制高鑫零售。
然而,进入互联网大厂的大润发是否就能“高枕无忧”?
从资本的反应来看,一路下跌的股价,大幅缩水的市值,透露着投资者的担忧和不满,或也预示着这不是个好故事。
从业绩层面来看,在阿里战略投资前的2016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营业额为1004.41亿元,毛利239.81亿元,净利润为25.71亿元,经阿里转型后,高鑫的业绩已停滞了三年。
而要深究背后的逻辑,“熔财经”认为,一方面,大润发有八成的门店位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虽处在最大增量空间的社区团购市场,但对阿里来说会比较难。
“做社区团购需要社交,阿里系的企业不在微信阵地,没有社交玩不了。虽然阿里收购了大润发,有了基础设施和供应链,但对社区团购没有用。”一些市场人士表露。
大润发即使有着可以作为前置仓履约淘宝天猫订单,但未打通社区团购如今最火的电销模式,仍不能为其带来应有的利益。
同时社区团购的火爆,对赚取微薄利润的超市来说,更是沉重的打击。新出路未打通,又面临其它玩家的围攻,即使背靠阿里,大润发的日子过得并不舒畅。
另一方面,在营收、销售收入双双减少的情况下,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仍在进行“圈地运动”,根据高鑫零售5月召开的2021年财年业绩召开分析师大会披露,该财年内高鑫零售开设了10家新大卖场、3家中型超市、32家小型超市。并表示今后重构大卖场数量将以每年40家到50家速度推进。
令人不解的是,如今线下超市竞争激烈,线上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为何高鑫零售仍要重资产打造线下门店,且后期能否占据有利的位置仍是未知数。
不过去年接棒黄明瑞,成为大润发当家人的林小海仍信心十足,“2022财年会是新业务启动最多的一年,也会是投入最多的一年。”并预计高鑫零售能够在接下来的财年进入两位数增长快车道。
显然,现今的大润发背靠互联网大厂,虽干劲满满,但仍未能产出好故事。在面临发展和业绩压力时,会显得有一丝力不从心,如今频频爆出的原则问题下,正显露着企业发展暗藏的隐忧,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障碍,影响着企业大船的正常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