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   网站建设   小程序开发   软件开发   营销推广   财税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创业网 > 创业资讯 > 创业新闻

潘石屹的离场,败在自己的赌局上

作者: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09-30
2019年3月,地产大佬潘石屹将一个名为“神棍局”的自媒体平台给告了,引发了网上热议。 潘石屹气呼呼地发微博表示:“不愿意来SOHO的,就别来!”这个名为“神棍局”的自媒体到底说了什么让大佬如此大动肝火,以至于要诉之公堂?
  01
  
  2019年3月,地产大佬潘石屹将一个名为“神棍局”的自媒体平台给告了,引发了网上热议。 
  
  潘石屹气呼呼地发微博表示:“不愿意来SOHO的,就别来!”
  
  这个名为“神棍局”的自媒体到底说了什么让大佬如此大动肝火,以至于要诉之公堂?
  
  原来,2018年双“十一”那天,“神棍局”发布了一篇名为《北京望京SOHO风水大局,互联网“滑铁卢”?》的文章,称望京SOHO所在位置“煞气严重”,布局“冲八字”。
  
  文章还煞有其事举例熊猫TV、小蓝单车等企业入驻后不是被收购就是倒闭等现状。 
  
  这种文章其实看看就得,从小学辨证唯物法的我们一向知道,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失败就有成功。 
  
  从望京SOHO走出的成功创业公司也不是没有,可人家根本不会觉得是因为SOHO风水好才获得成功,提都不会提。
  
  这场风水官司后来以“神棍局”败诉,关停帐号而告终。 
  
  可看到潘石屹气急败坏的模样,网友却笑了。
  
  不为别的,因为被潘大佬一句“我不相信风水,我相信科学”逗乐了。 
  
  互联网可是有记忆的。
  
  潘石屹曾在陌陌上市那天,发微博以“风水好,适合互联网企业发展”来为望京SOHO揽租。
  
  在他自己的微博里,无数次夸赞自己的好友、小学同学是著名的“风水大师”,又多么“奇准”。
  
  潘石屹可能也不记得了,他的大哥王功权曾无意间说起个小故事。
  
  当年哥几个去海南炒房,王功权看中一套房子,于是带着大家伙去看房。 
  
  潘石屹一进去东瞧瞧西瞧瞧,说这房可不咋地,卫生间的朝向有问题。
  
  王功权大吃一惊,说:没想到你还会看风水。
  
  潘石屹憨厚一笑,为成功帮上大哥的忙兴奋不已。
  
  看来,不管潘石屹信不信风水,起码他并不讨厌风水,关键是看这个“风水”之说对自己是否有利罢了。
  
  事实上,让潘石屹真正恼火是因为这篇文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
  
  2018年,由于潘石屹陆续抛售了四年的资产,SOHO中国差不多出售了近300亿元资产,坊间不断传闻潘石屹在“套现”准备跑路了。
  
  潘石屹一边回应“跑不了,不要相信谣言”,一边和黑石集团眉来眼去,打算将SOHO中国卖出。
  
  虽说那篇风水文章对黑石集团收购SOHO中国不会有太大影响,可节骨眼上出现个“挑事”的,总归让潘石屹心里很不爽。 
  
  作为当年下海经商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潘石屹成功靠着SOHO中国项目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地产大佬,却在上市之后一路高开低走。 
  
  就连潘石屹的“跑路”之举,也不是第一次。
  
  事实上,正是因为潘石屹的第一次“跑路”,才成就了他后来的地产事业。
  
  【网络创业指导,上创业网】
  
  02
  
  1963年,潘石屹生于甘肃天水的农村,他是家中的长子,后面还有两个妹妹。 
  
  由于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穷到潘石屹出门仅有一条长裤,从来不敢洗。 
  
  “一条裤子整整穿了730天”,他后来回忆说。
  
  因为生活极其窘迫,两个妹妹后来相继送人抚养。
  
  这样环境长大的潘石屹难免有些自卑又敏感,对财富也有着极度的渴望。 
  
  1977年,潘家终于迎来了希望,父亲被摘了帽,全家从农村搬到了清水县城。 
  
  潘石屹也即将中学毕业,报考了兰州一所中专学校。 
  
  此时的中专含金量很高,不仅包吃住还包分配,潘石屹觉得毕业后能回县城当个国家干部就很心满意足。
  
  谁知,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录取通知,潘石屹只好进入县城的一所高中就读。
  
  没想到,高中刚上了一个多月,潘石屹忽然收到了中专的录取通知。
  
  原来当时通讯落后,地址也不详细,这份录取通知辗转许多地方才被人送到了潘家。 
  
  等潘石屹提着大包小包坐了十多个小时火车来到学校,因为实在太累了,居然坐在教学楼的楼梯口熟睡过去。 
  
  叫醒他的是班主任金老师,问清楚来历后,便把他带到了班上。 
  
  身材矮小,又满口西北方言的潘石屹一开口,立即惹来哄堂大笑。
  
  可能这段经历给了潘石屹很大的心理阴影。
  
  读书时,除了教室、食堂和宿舍,他几乎哪里都没去过。
  
  中专时候的潘石屹和人打招呼怯生生的,头都不敢抬,一米六几的身高更是不好意思和女生搭讪,只能埋头课本之中。
  
  用一句话来形容,唯有学习才使他快乐。 
  
  因为学业优秀,潘石屹中专毕业后,顺利考上了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完成了读大学的心愿。
  
  1985年,22岁的潘石屹被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吃上了梦寐以求的“皇粮”。
  
  因为是石化行业,单位工资比较高。普通人一个月只有40多元,潘石屹可以拿到100多元。
  
  本来感觉挺称心如意的潘石屹却被一件小事给触动。 
  
  单位一位新分来的女大学生去总务处领桌椅,却横竖不满意。
  
  陪着她的潘石屹劝说对方别太在意,可人家一句:“潘石屹,你可不知道,这张桌子要陪我一辈子的,我得仔细挑。” 
  
  潘石屹听后,回到自己座位上,盯着面前的桌子发起呆。 
  
  他暗暗问自己:“是啊,难道我也要待在这里和这套桌椅陪上一辈子么?”
  
  别看潘石屹个子不高,志向却很远大。 
  
  虽说是苦出身,可他有个很厉害的祖父叫潘尔燊,读过黄埔六期,参加过著名的中条山抗日战役。 
  
  虽然家里后来也因祖父的问题受到不少牵连,可潘石屹从小还是很崇拜他,希望自己有天也能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看着新闻里播放的沿海城市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潘石屹更坐不住了,他觉得自己也不差,完全可以凭借聪明的脑子去南方“淘金”。
  
  03
  
  1987年,24岁的潘石屹领到当月工资后终于辞去公职,孤身来到了深圳的南头关。
  
  由于深圳是特区,进出需要专门的边境通行证,可潘石屹既没单位证明,又没合理的进出理由,属于俗称的“盲流”。
  
  无奈的他咬牙从身上仅剩的80元钱中掏出50元请“黄牛”带他从一处铁丝网的破洞里钻进了深圳。 
  
  踏上深圳的土地后,潘石屹有些后悔,这里原来并不是遍地黄金,一样得看关系,靠人脉。
  
  两眼一抹黑的潘石屹也不好意思打道回府,只能循着一则招聘广告进入一家皮包公司混口饭吃。
  
  从发传单到跑腿送货,再到接待内地来访的企业家,为了填饱肚子,潘石屹差不多把当时深圳所有底层工作通通体验了一遍。
  
  困苦的生活和怀才不遇的郁闷让潘石屹内心总结为:深圳是不错,可惜咱来晚了点。
  
  1988年,海南省成立。
  
  25岁的潘石屹深感 “不能再错过历史机会”,再次南下到了海南,迎来他人生的重大转折。 
  
  来到海南,潘石屹毛遂自荐应聘到一家有三百人的砖瓦厂当厂长。
  
  砖厂算不上什么大业务,可初掌大权的潘石屹还是挺开心,觉得咱大小也算个管理者了。
  
  只是看着不断涌入海南的人潮,潘石屹又会陷入沉思,自己的能力难道就只是管理个砖厂了么?
  
  潘石屹守在砖厂的时候,一个叫冯仑的北京干部刚从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离职,转身投靠了当时的创业大佬——南德集团牟其中。
  
  牟其中是此时中国无数创业者都膜拜的偶像。
  
  如果说冯仑身上有股豪侠之气,那么牟其中身上就有股不怒自威的霸气,连自命不凡的冯仑都只能给他当个副手。 
  
  这位靠着以物易物方式换来飞机的大佬,故事值得单独一说。
  
  正因为牟其中本事大,脾气也大,冯仑在他手下干的并不那么舒心,心思还是牵挂满是椰林和沙滩的海南。
  
  但是牟其中以罐头换飞机的思路,深深启发了冯仑。
  
  此时,守在海南某砖厂的潘厂长开始感觉郁闷。他的工作整天不是追赶盗窃厂里物资的当地乡民,就是安抚躁动不安民工的情绪。
  
  因为总是得罪人,自己房间窗户玻璃都被人不知砸了多少块。
  
  他时常长叹:虽然咱名字是带“石”,可总不能真的守着这堆砖石过一辈子吧。
  
  确实不用一辈子。 
  
  没多久,因为经济不景气,砖厂如愿以偿倒闭了。 
  
  1990年年底,27岁的潘石屹回到海口,那叫一个惨。 
  
  因为没钱,晚上只能睡在沙滩上的凉椅上。衣服得埋在沙子里,因为怕被人偷了;两元钱的理发费被他硬是砍到一元;跑到小店看个春节晚会,被人硬是中途撵走。
  
  04
  
  潘石屹穷困潦倒之时,冯仑打算再次下海创业。
  
  冯父觉得儿子又不务正业,写信质问他。
  
  一封信十个问号,全是“你老了怎么办?”“你没有稳定的事业怎么办?”之类义正言辞的话。
  
  冯仑当即提笔回信给父亲: “我想要尽早实现财务自由,打劫不行,换爹也不行,除了创业,我还有什么办法?” 
  
  1991年初,渴望“暴富”的冯仑再次回到了海南,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潘石屹。
  
  相比冯仑,潘石屹起码算是在海南基层干过,头脑灵活,说话也谦虚,被有大哥风范的冯仑看上,收为了“小弟”。 
  
  潘石屹可不傻,眼前这位大哥,正经部级单位出身,背景硬,人脉广,跟着不吃亏。 
  
  就这样,冯仑拉着潘石屹以及王功权、张民耕等人注册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
  
  这年8月,大哥冯仑决定带着小弟们杀进房地产市场。 
  
  兴奋的小弟们急切地问冯仑:大哥,启动资金在哪?干房地产可不是小数啊,哥几个凑一起都拿不出几万元。
  
  冯仑笑了,表示钱不是问题,等着看吧。
  
  果真,冯仑通过自己的人脉从北京一家信托公司高息借到了500万,接着又以此为抵押贷款1300万,买下了八栋海边别墅。
  
  在当时人均工资还不到每月200元时,并不是什么“二代”的冯仑靠着一张嘴就弄到了一千多万。
  
  这就是冯仑让所有人服气的地方。 
  
  房子弄到手了,卖房的事情被大哥交给了潘石屹,因为他让人放心。 
  
  据说有次冯仑带小弟们去海外赌场潇洒,其他人又玩又赌十分尽兴。唯独潘石屹换了100美元,赌输了直接回酒店睡觉。
  
  就在售卖的时候,潘石屹的“鸡贼”本性显现了出来。
  
  最初有个山西商人得知消息后,愿意以每平4000元单价购入全部别墅。谈得好好的,又来个内蒙大客户也想要,潘石屹乐了,打算以4100元卖出。 
  
  山西商人得知后很生气,揪住潘石屹不放。好说歹说,潘石屹最后以每平4200元卖给他3栋别墅;其余5栋别墅又被他以每平6100元卖给了不差钱的内蒙客人,皆大欢喜。
  
  等还了所有借款和利息,一进一出,几个人数月时间就凭空赚了300万元。
  
  几个人乐疯了,自此进入到疯狂炒房的阶段。 
  
  常常手里的房上午刚抢完,下午加个数转手就卖掉了。
  
  冯仑也有些忘乎所以,时常叨叨说:“你看看,我们没钱的时候都赚到钱了,现在有钱了,不知道要赚多少钱!” 
  
  那是海南地产最疯狂的年代,也是冯仑后来描述的“野蛮生长”时代。 
  
  就在所有人炒房炒得忘乎所以,甚至有些房子看都不看就敢签合同转卖时,潘石屹一次规划局之行,意外救了大伙。
  
  1992年某日,王功权看着一堆资料没找到产权证,他提出要查下产权关系,否则哥几个就白活了。 
  
  醒过神的冯仑赶紧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心细的潘石屹。
  
  05
  
  等潘石屹去海口规划局某办公室想查产权文件,人家以资料保密为由赶走了他。 
  
  吃了“闭门羹”的潘石屹不甘心,就在瞎转悠时碰见位熟人。
  
  人家给他支招,说得送见面礼,不用贵,买点水果就成。
  
  潘石屹赶紧门口买了5斤橘子,想想又买了两条香烟塞进去。
  
  对方看见拎着东西的潘石屹,心领神会,豪爽地把文件抱了出来随便他查。 
  
  这一看不要紧,潘石屹发现个巨大的问题。 
  
  他发觉海口市居然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而同期的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 
  
  潘石屹心里咯噔一下,他意识到要出大事了,这意味着海口的住宅明显供大于求,房地产热很快就要撑不住了。 
  
  “跑!赶紧跑!” 这是潘石屹回去给大哥冯仑的建议。
  
  冯仑听了很犹豫,因为赚了钱的他在海南过得实在太HAPPY了。 
  
  按他后来书里说:“天天过年,夜夜新婚”。 
  
  好在冯仑也不傻,他通过关系也查到海南已经有18000家房地产公司,都聚集在海口,而整个海口才30万人。 
  
  “撤!赶紧撤!”冯仑大手一挥,撤回北京的万通顺利躲过了呼啸而至的海南地产泡沫。
  
  此事,潘石屹功不可没。
  
  回到北京后,冯仑更加看重潘石屹,拉着他吃住都在一起,共同谋划着更加宏伟的事业。 
  
  这时期,万通账面资金已经超过3000万,创业的几个哥们每人都已是百万富翁。
  
  事实上,冯仑也确实离不开潘石屹。 
  
  回到北京前,潘石屹偶然得知北京市有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名额,可在当时无人敢接。
  
  汇报给冯仑后,他当机立断表示干!
  
  就在申报筹办公司时,潘石屹等人接到个电话,对方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他们尽快到国家体改委汇报公司筹备情况。 
  
  作为主要经办人的潘石屹再次挑起大梁,硬着头皮来到会场,迎接十多位司部级领导的询问。
  
  第一次碰见这么多“大人物”,潘石屹满头是汗,哆哆嗦嗦将材料念完,有些不知所措。
  
  汇报结束,有位司长翻阅着四通提供的“股权证”点头称赞,表示北京公司就是有规矩,股权证像模像样,不像有些外地企业就拿个收据应付。 
  
  此次汇报算是正面肯定了万通的申报,也正式揭开了万通在京城的掘金之路。
  
  1993年,万通集团通过华远集团运作,在北京阜成门地铁附近拿到一块土地,投资建设万通新世界广场项目。 
  
  通过潘石屹的推荐,香港利达行的邓智仁被请来北京操盘营销,使得新世界广场项目大卖,盈利超过亿元。
  
  新世界广场不仅让万通房产火遍北京,也使内地房产市场从自建自销变为开发与销售的分工模式,深刻影响了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
  
  这时,万通的市值已经达到50亿,堪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扛把子”。 
  
  本来赚了钱,兄弟们都很开心。
  
  可因为被海南泡沫刺激到的冯仑觉得只是搞房地产不保险,想脱离房地产开发新的市场项目,走多元化扩展之路。
  
  其他人都表示听大哥的,唯独一直被大哥信赖的潘石屹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觉得房地产热还会持续很久,现成的肉不吃,是不是傻。
  
  06
  
  潘石屹能说出这话,可能不完全是自己的意思,因为他身边已经多了一位 “海龟”女友。
  
  女友叫张欣,长于香港,学成海外,后在高盛就职,一口流利的英语。
  
  张欣是经济学家张维迎介绍给冯仑等人认识的,本想帮万通引荐个人才,谁想到却埋下了另外的注脚。
  
  张欣是因为看了冯仑和潘石屹撰写的万通宣言书《披荆斩棘共赴未来》,激动得不行,死活要见见作者们。
  
  冯仑一副儒雅的模样没让张欣失望,倒是潘石屹给她留下了“土鳖”的印象。
  
  但是故事就是这么奇妙,“土鳖”潘石屹对“海龟”张欣一见钟情,对方半推半就,相识数周后就“闪婚”在一起。
  
  要知道,潘石屹那时刚结束第二段婚姻。
  
  人也不差,钱也不少的张欣到底看上潘石屹什么,谁都不知道,难免惹出无数闲言碎语。
  
  毕竟,气质形象就不谈了;论资产,潘石屹此时还没创业,在万通只能算富裕,还谈不上富豪。
  
  好在时间证明了一切,这对夫妇起码至今还在一起。
  
  不管怎么说,张欣的到来改变了潘石屹很多想法。
  
  因为在潘石屹和张欣的不断游说下,曾经坚定的人也动摇了,有的劝说冯仑继续干房地产,有的开始萌生退意。
  
  看着小兄弟们都不听话了,冯仑很悲愤,拉着大家喝酒聊天,翻来覆去痛说革命家史。
  
  酒也喝了,哭也哭了,第一个跑的还是潘石屹。
  
  看着一帮老爷们天天搞得煽情无比,张欣看不下去,直接替潘石屹请来律师和冯仑谈分家。 
  
  冯仑最后同意了分家,但是直接告诉张欣,你把老潘弄走,我得骂你3个月,骂完了,我们还是朋友。 
  
  张欣乐了,没见过这么干事的老板。
  
  骂就骂吧,反正也不少块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995年,32岁的潘石屹被娇妻张欣拽着耳朵带离了万通,手里多了数亿的分红。 
  
  他俩离去后,冯仑果然在公司痛骂张欣3个月,每天都骂不绝口。 
  
  之后,易小迪等人也另立门户。
  
  剩下只有王功权陪着冯仑,等他也走了,就剩下冯仑做了万通的“守夜人”。
  
  冯仑后来评论此事是“妻离子不散、家破人未亡、苦大没有仇”。
  
  昔日的“万通六君子”就这样“以江湖方式参与创业、以商人方式退出”,彼此又在各自领域做出了一番事业。
  
  事后,冯仑依旧和潘石屹夫妇是好友,一直都有合作。
  
  07
  
  潘石屹再次的“跑”,其实是拐进了人生的一条新赛道。
  
  此事也不能怪潘石屹或者张欣,毕竟今天的局面早被王石瞧出来了。 
  
  1993年,冯仑刚从事房地产,想找厉害点的同行请教,就去万科拜访了王石。 
  
  一见面,冯仑想在王石面前立个人设,说:“几个秀才下海成立了万通,赚了钱,但秀才赚钱不为财,为理想,将来报效社会。”
  
  王石估计翻了无数个白眼:“做生意不为赚钱?那是圣人”。
  
  因为话不投机,彼此谈了一个小时就散了。
  
  等人走后,王石对身边人说:“一群理想主义者聚在一起做生意,早晚得散。”
  
  万通后来的状况,“老江湖”王石可谓一语成谶。 
  
  潘石屹自然也知道这事,理想主义的他也曾有心坚持,可还是架不住有个现实主义的老婆撺掇。 
  
  1995年,潘石屹和张欣成立了北京红石(SOHO中国前身),一猛子扎进了房地产行业。
  
  夫妻俩开始寻找项目用地,最后看中了东三环外的原二锅头酒厂。
  
  酒厂早因经营不善,到处破败不堪,四周全是烂泥路和臭水沟,巴不得有人接手过去。
  
  因为受到当时日本SOHO(居家办公)风格的影响,夫妻二人决定将这股风潮引入中国,建设了北京CBD的第一个大型综合项目——50万平米的SOHO现代城项目。
  
  原来中国房产市场都是住宅是住宅,写字楼是写字楼,可潘石屹却提出了“商业化住宅”的SOHO概念,深受创业者及年轻人的追捧,开盘三天就销售过亿元。 
  
  也不奇怪,谁不想着上班能有个居家环境,舒适还省钱。
  
  从此,潘石屹夫妇开始专注在商业地产。
  
  张欣负责建筑设计、资本运作,潘石屹负责销售和对外公关。 
  
  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外滩SOHO等随之陆续亮相,许多项目因为设计时尚前卫拿到了国际大奖,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符号。
  
  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在城市的核心地段,交通便利,凭借着极致营销,以及散售的独特商业模式,潘石屹的SOHO项目赚到了丰厚的利润。
  
  2005年,SOHO中国纳税3.3亿元人民币,项目利润率为同行业最高。 
  
  2007年,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市值近500亿港元。 
  
  44岁的潘石屹迎来人生的巅峰时刻,身价超过300亿港元。
  
  不过,因为他之前以“境外换手”的方式将名下股份转给了张欣。因此,张欣才是SOHO中国真正的“金主”。
  
  钱装在谁腰包没关系,反正都是一家人。
  
  潘石屹曾不无骄傲地对外解释彼此的合作关系:以前耍猴,先要有人敲鼓,我就是那个敲鼓的;负责耍猴的是张欣,可最后拿着帽子来收钱的还是我。
  
  话说的有些粗糙,却很形象。 
  
  为了卖房子,潘石屹在山西、内蒙到处拜访客户,同时还充当起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在SOHO中国的广告牌上到处是笑容可掬的潘石屹形象。 
  
  幕后的张欣很少露面,却是业内谁都不敢小觑的资本大佬。
  
  可能天性使然,又遭遇过海南的房产泡沫,相比那些疯狂激进的房产商,潘石屹在后来的房地产几个风口都表现出了保守的姿态。
  
  就在SOHO上市不久,世界金融危机开始蔓延,政府随之开始金融管控,中国房地产市场也遭受波及。
  
  王石和潘石屹在此时同时表态,中国房地产将遭受严重危机,许多企业可能很难支撑下去,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人家王石说归说,可万科还是在全国四处拿地,拿的还是“地王”项目。
  
  潘石屹却当真了,认为房产市场百日内一定有惊天动地的变化。 
  
  秉着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他紧攥着上市圈来的几十亿元纹丝未动,没趁机抄底。
  
  谁知,一百天还不到,中国房产市场果然发生了巨变。
  
  2008年9月,政府为救市,砸进市场4万亿,原本岌岌可危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瞬间起死回生。
  
  货币宽松政策使得曾经抄底和负债的房产企业,成了最开心的一拨人。
  
  潘石屹有些酸,自己原本是账上现金最充裕一家,本指望靠此度过荒年。
  
  谁想政府却“开仓放粮”,荒年变成了丰年。 
  
  这还不是最令潘石屹烦恼的事情。
  
  08
  
  2010年,SOHO中国完成销售金额136.8亿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着北京市场销冠的位置。
  
  可随后,北京市出台禁止物业散售的政策给了SOHO中国迎头一棒,销售额在2011年应声下跌,营业额同比大跌68%,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2%。
  
  2012年,潘石屹为应对不利局面,对外提出将由“开发—销售”转为“开发—持有”,想靠当“包租公”赚钱。 
  
  话一出口,SOHO中国股价便暴跌12%,市值直接缩水到60亿。 
  
  资本市场不傻,潘石屹想只租不卖,可租哪有卖赚得多,赚得快啊。 
  
  而且这个60亿,也很令人唏嘘。
  
  几乎是同时期跨入房地产界的碧桂园已喊出千亿目标后,不晓得潘石屹听说后心里作何感想。
  
  2013年,SOHO中国拿下最后一个北京丽泽地块后,从此就告别了地产开发商的行列。 
  
  不是不想拿地,是实在没钱了。
  
  为了提升营收,潘石屹也是想尽办法。 
  
  从搞共享办公概念的SOHO 3Q,到各种做秀吸引流量。
  
  除了到处秀摄影技术,年过五十的潘石屹在公众面前狂做“俯卧撑”来体现自己身强力壮。 
  
  可惜这些都掩盖不了企业利润率、周转速度下降的现状。
  
  连续几次转型后的SOHO中国逐渐式微,做多少个“俯卧撑”也撑不起来了。
  
  2019年,SOHO中国的总营收从百亿缩减至20亿元。
  
  坊间开始曝出,潘石屹夫妇早在2014年就一直在出售旗下资产,从最初的上海SOHO静安广场和SOHO海伦广场,到信誓旦旦说不会卖掉的望京SOHO,SOHO中国核心资产的“八大金刚”,几乎能卖都卖了。 
  
  不仅如此,潘石屹就连旗下的2000多个停车位也卖了,将7.6亿收进口袋。 
  
  数年时间,夫妇俩已累计套现达500多亿。 
  
  潘石屹面对舆论质疑,站出来表示自己是中国护照,还有一堆固定资产,肯定不会跑。 
  
  话音还没落,今年6月16日,SOHO中国发表通告,黑石集团拟以5港元每股的价格收购SOHO中国的28.56亿股股份,总交易价格约236.57亿港元。
  
  其实这个黑石收购案去年就开始了,因为疫情不得不搁置而已。
  
  说来说去,只剩空壳的SOHO中国还是被潘石屹给卖了。
  
  这个价格可谓是“贱卖”,按照SOHO中国原市值算,少说也是打了个“七五折”。
  
  网友戏称潘石屹这是搞了个“618大促”,可见夫妇有多急于抛售离场。
  
  国内不停卖,国外是不停买。 
  
  2011年,潘石屹先是斥资七亿美元买下了纽约曼哈顿广场旁的办公大楼,接着又收购了曼哈顿公园大道广场的49%的股权,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大厦40%的股权。 
  
  2014年,潘石屹夫妇向两个儿子就读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分别捐款1500万和1000万美元,还另外捐款1亿美元成立了基金会。
  
  谎言剧本编得再好,也挡不住观众的嘘声。
  
  夫妇对外表示是为了“支持美国教育事业”,可面对更需要支持的国内教育却一毛不拔,遭到网友一顿臭骂。
  
  潘石屹自己接受采访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表示国内捐款没啥好处,国外捐款是能抵扣税款的。
  
  亚当・斯密所说:交易可能是人的本性之一,它的历史可能和语言一样古老。这句话用来形容精明的潘石屹夫妇或许再合适不过。
  
  难怪当年曹德旺曾评价潘石屹夫妇:“他们鬼精鬼精的”。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夫妇俩在海外至少注册了7家公司,说明他们可不仅仅是跑到国外享福那么简单。
  
  如果这次黑石收购成功,夫妻俩至少能再捞数百亿入袋。
  
  不过,吃得肠满肚圆的潘石屹这次可能跑不动了。
  
  9月10日,SOHO中国宣布,黑石集团出于种种考虑,暂停对其收购。
  
  一句话,黑石收购SOHO中国这事,黄了。
  
  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只有潘石屹,只是他选的时机更敏感,也更令人憎恶。
  
  人算不如天算,58岁的潘石屹跌落神坛的速度,远比他爬上去要快得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