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说的是AI(Ar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芯片。
随着5G 的逐步普及,人工智能进入快速通道。5G的高速、低时延等特性,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核心数据分析基础,使得全方位提升算法、算力和获取及处理数据的能力有效提升,应用场景也逐步从某单一工业场景扩张至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消费电子类、工业制造类、商业服务类、和政府工程类等领域。
根据 Tractica 数据,预计到 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726 亿美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32.92%。AI从应用场景主要可以分为云端、边缘端和终端三类,其中云端AI芯片部署在数据中心,其特点是高算力、高能耗,强调性能,构建深度学习的训练芯片和推理芯片,通常采用GPU或ASIC芯片和CPU相结合。云端 AI 芯片主要掌握在国际芯片龙头企业手上,如英伟达、高通、AMD、ARM、联发科等,其中英伟达的云端 AI 芯片GPU 市占率高达 73%。但国内企业并非全无机会,可以重点发展终端和边缘端,同时前端技术丰富储备的高科技企业可以与具有前瞻技术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及高校联合,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卡脖子问题的突破。终端应用主要包括各类消费电子、物联网等领域;而边缘端对芯片性能、尺寸的要求介于云端和终端之间,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包含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这两方端都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也为初创型企业提供了快速崛起的契机。国内主要代表公司包括华为、阿里以及寒武纪、地平等初创企业。
【找网上创业信息,就上创业网】
其次是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
目前汽车正在经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期、5G逐步普及,其无线高带宽数据传输为这一变革提供很好的基础,汽车电子用量将会持续增加。近年来国内电动车逐步普及,传统燃油车围绕发动机所需的电子元器件需求下降,同时电动动力总成、车载动力电池的管理成为电子控制模块的核心。电动车动力总成系统,采用了车载充电系统(OnBoard Charger)、逆变器(Inverter)、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 Converter)、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动马达(E-Motor)、动力总成控制器等新型的功能部件。车载充电系统是将外部电源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具有充电、监测和保护等功能。逆变器将车载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用以驱动控制电机运转,功能类似于燃油车变速箱,为车辆提供完美平稳的动力输出。直流/直流转换器是对车载电池的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从而与电动汽车各类系统电压相互匹配。电池管理系统负责管理电池的充放电,监控电池运行情况及电池异常应急处理。汽车智能化将成为汽车电子另一个主要增长点。进入到 2021 年以来,自动驾驶进程明显加快,各大车企开始普及L2级驾驶,同时全球主要电动车企陆续推出支持 L3 级产品及L4级技术路线图。无论哪个驾驶级别,都是提供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实时导航数据进行计算决策,并对驱动、转向、制动等硬件进行干涉或直接控制操作。目前,主流车企自动驾驶算法路线各有不同,对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型号、规格都有一定差距,但并不影响汽车电子占比的持续增长。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新进入汽车领域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为上述软硬件各个环节带来全新的增长点。
我国应抓住这次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机遇,完善顶层设计,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动各模块实现,同时联合各大新能源车企和IT巨头对核心技术和难题实施重点突破。未来30年,一举拿下以汽车为首的新一代工业智能高端产品的整体研发和高端制造的话语权,并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工业智能高端产品有望成为未来我国GDP占比和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
最后浅谈下消费电子。
5G给消费类电子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更新换代带来市场机遇。以手机为例,2021年1月至9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49亿部,同比增长10.2%。其中,5G手机出货量1.83亿部,同比增长70.4%,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3.8%。预计未来几年的5G换机潮主线逻辑不变,在5G终端的不断普及和通信网络价格不断下调的过程中,5G手机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智能手表、平板、VR/AR等向智能化、多元化、万物互联等方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电子产业规模的增长,其中VR/AR有望成为 5G或6G 时代下一个重要终端。
5G对电子行业的影响远不止这三个方面,我国现已建成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多达1800个,覆盖20多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各大领域的发展即跟各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相关也跟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