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死 “种树”精神不可缺
作者:创业网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3-16
任何一种模式,取得的成功越空前就越不具备可复制性。他们一定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同时匹配的情况下孕育的巨人。但对于大部分的创业者而言,或许我们更应追逐普适的商业方式,但这在现实处境中似乎不受创业者欢迎。
今天,在李总喊大家背包闯江湖的日子里(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关于如何抓住这种改革趋势的红利,或者说是抓住国家政策机会,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一轮创业的浪潮中活下去,不落入吭爹一族,并且活得足够久的思考,对于创业、创新者而言,或许比创业本身更重要。
任何一种模式,取得的成功越空前就越不具备可复制性。他们一定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同时匹配的情况下孕育的巨人。但对于大部分的创业者而言,或许我们更应追逐普适的商业方式,但这在现实处境中似乎不受创业者欢迎。
别以为喝了点BAT的鸡汤就能创业
今天的我们,在一种矛盾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和成长。我们一边鼓励创客,一边却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一边鼓励大学生创业,一边却没有在教育上提供有效帮助。这样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就是一方面倡导的现象与另外一方面的本质存在着两层皮的困境。
当我们走进商超、书店,在儿童读物区总会看到各种各样所谓中国经典文化的读物,如四大名著、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我在思考,如果一个民族从小就学习与倡导这些会带来什么影响?比如我们所崇拜的诸葛亮,其一生都在干小概率事件,而他的这种成功根本不可能具有普适性。
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培养我们从小就形成崇拜“投机”英雄的思维,以致很多创业者的内心深处都在追寻着这种小概率事件在自己身上的发生。我们追逐着BAT的足迹,膜拜着他们的鸡汤,不也正是反映着这种诸葛亮式的小概率事件吗?
而这些反映到创业中所表现的情况就如,我们一方面喊着要做一份伟大的事业,一方面在想尽办法寻找小概率投机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是如何能真正做出可靠的产品。
烂苹果不吸金,创业更非打激素
我一直强调创业需要一种“种树”精神,或者说“愚公移山”的精神。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理论来,因为我观察发现,互联网与智能硬件领域的一些创业者会想着用资本包装烂苹果的方式进行创业。这种现象说其是赌博心态也行,是考虑不周全也行,是独特的创新也行,但总归来说都是在寻找投机性的小概率事件。
如果说包装的是个好苹果,那么灌点水也没关系,这也属于商业传播的正常现象。但关键问题就出在一些创业者总是想着去菜市场买斤便宜的烂苹果来包装,并且以所谓免费的方式将这个烂苹果送出去,然后吹捧为颠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其中一些创业者由于对行业不了解,而到菜市场被人忽悠的情况发生。
但现实的情况却让我们看到,颠覆的好像不是别人,而是把自己口袋与老爹口袋的钱都给颠覆进去了。从社会趋势层面而言,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不断地有人进去试错,不断地在河里摸着石头,总能摸到几块石头从而找到上岸的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从创业者层面而言,需要更多的理性,如何让自己的创业之路走得更加平稳才是王道。我们创业需要包装苹果的思维,更需要一种培育苹果树的精神与毅力。
不论我们创什么业,就如同种树一样,选择好了树苗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培育它,只有树苗培育的过程越健康,他未来的抗环境变化能力才能越强。欧美百年企业走过来的路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种树”精神,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成为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的榜样,正是由于其上百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靠投机或打激素快速催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