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中国都是这样的。
饥荒的时候,灾民自救是办法是去吃野菜,吃树皮,从来没有说饥荒的时候灾民迫于无奈去吃肉的。
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肉的能量密度远远大于蔬菜,十倍差距都不止。
因此,肉的价格比菜贵十倍以上,是非常合理的。
从烹饪学的角度说,肉的口感远远好于蔬菜,肉随便烤烤就是美味,而蔬菜必须沾点油烹饪好吃,清水煮蔬菜基本没人吃的下去。
因此,肉的价格远贵于蔬菜,也是合理的。
在古代,肉是贵族才能吃的东西,平民只有过年才能蹭点荤腥。
谚语“我可不是吃素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家是吃得起肉的,可不是好欺负的,你敢惹我后果很严重。
无论你从什么角度去看,肉都比蔬菜更珍贵。
但今年,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朴素认知,被打破了。
从过年开始,猪肉价格就一路猛跌,夏天的时候跌破了成本价,如今已经在多个城市出现了个位数售价的肉。
前腿肉每斤8.8元,后腿肉每斤9.5元,带皮小五花肉劲爆价每斤7.8元,类似的新闻在多个城市的报纸上屡见不鲜,精品猪肉的价格也一般在每斤十几元左右,就连排骨,20多元/斤都可以拿下。
每个城市的肉价都不同,但差别不会过于巨大。
这价格,早就跌破了猪肉的成本价,养殖户是在挥泪甩卖。
在肉价跌到了离谱的低价后,因为天灾的影响,中国多个蔬菜产地遭到了洪灾和台风的袭击,产量大降,导致了部分蔬菜价格暴涨,涨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价格。
菠菜,15.98元/斤!
在同一个超市,一斤菠菜可以买接近2斤前腿肉,这简直就是离谱,完全颠覆了物理定律和烹饪届的常识。
而暴涨的蔬菜还不止一个,大多数不耐储存的叶子菜都涨的很离谱,只不过菠菜价格最突出而已。
菜比肉贵,还贵这么多,很多中国人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简直就是奇观。
别说普通市民没见过,就连很多菜贩子都对记者说:
“卖菜几十年没见过这样的菜价。”
菜比肉贵,面有菜色成为奢侈品。
要炫耀自己有钱,古人说“我可不是吃素的”,而现代人就不一样了,要体现出自己有钱,你得说“你爷爷我全家都是吃素的,今天中午刚生啃了3斤菠菜。”
还有人不服,就直接掏出一把菠菜砸他脸上,对方必怂。
为什么个别蔬菜价格会上涨的如此离谱?
因为在今年八九月份,北方多个农业大县遭到了洪灾的袭击,同时台风还袭击了南方的部分地区,随后又迎来了连绵阴雨天气。
大量的蔬菜被洪水泡了之后直接烂在了地里,导致蔬菜减产严重,尤其是经不起水泡的叶子菜。
为什么八九月份的洪灾,会导致10月份的蔬菜价格上涨?
因为蔬菜的生长是需要时间的。
蔬菜是一种极其不耐储存的东西,保质期连一天都没有,清晨收割的菜到了晚上就基本废掉了,因此必须当天采当天卖。
为了保证蔬菜能够在上午之前抵达菜市场,给蔬菜运输留下足够的时间,很多菜农都是凌晨0点下地收菜,保证菜能在凌晨1~2点之前装车运走。
绑在头上的照明灯,是菜农的标配装备。
蔬菜这种保鲜期极短的特性,导致蔬菜的生长安排都是轮动的,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蔬菜恰好成熟到可以收割的地步。
蔬菜的生长周期极短,大概30~60天就可以收割,这也让蔬菜的生长轮动成为可能。
而这个生长周期,也是八九月份洪灾导致10月份菜价暴涨的原因。
八九月份的那波洪灾,被波及的菜地首先肯定是全军覆没,然后在等待洪水退去以及地面干燥的这段时间里,都是不能播种的,因为土壤水分过多,缺乏空气。
养过花的人都知道,被水分彻底浸泡土壤,能让花的根系因为缺乏空气而彻底烂掉,自然也能让刚发芽的种子彻底烂掉。
搞了一个菠菜种植基地的杜伟在灾后曾向记者表示:
“地里还湿着,下地还粘脚,根本翻不了地,还得再晒上几日,让地干一干,现在就愁着播种。”
被洪灾波及的蔬菜种植基地,根据阴雨天气不同,会有长达10到20多天时间,其农田完全不能种植任何蔬菜,一直到土壤水分挥发到足以种植的地步,被台风袭击的地方好一点,但十天左右不能种菜也是常态。
这20多天的完全空档期,导致蔬菜的供应出现了一个极大的缺口。
40多天后,轮到这些地方的蔬菜上市时,菜突然没了,然后持续供应不足。
根据市场供需原理,菜价暴涨是必然结果。
但洪灾只是袭击了部分省份部分地区,为什么会导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上浮?
这就要提一下中国的菜篮子工程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蔬菜供应是严重不足的,大部分蔬菜都是农民自己随便种的,吃不完的才顺手卖到周边城镇一点。
农民靠卖菜赚不到几个钱,市民也吃不到什么菜。
蔬菜供给不足,是一种常态。
别以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只是穷的吃不上肉,但其实也穷的吃上不上菜。
一到冬天,市民们就成车成车的往家里拉白菜,囤白菜过冬,是一代,乃至于世世代代中国人流传下来的记忆。
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吃不到丰富的菜到今天依然是个常态。
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不能随心所欲的买菜,在那些国家的蔬菜价格贵到离谱,供应量并不充足。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国家认为,要解决吃菜难的问题,关键在于降低种菜成本,要让市民吃得起菜的同时,还能让种菜的人赚到钱。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提升种菜的效率,小农式的传统种菜模式是肯定无法达成这一目标的。
因此,中国的蔬菜产业要规模化,集中化,效率化。
【如何创业,就上创业网】
大规模的建立蔬菜种植基地,用规模化的形式提升种菜效率,降低种菜成本,然后通过发达的物流把集中种植出来的菜运送到全国各地。
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居民吃菜难的问题,还能解决农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简直是一举两得,完美无比。
这个宏大的工程就是鼎鼎大名的菜篮子工程,农业部在1988年提出了这一概念。
到1997年底,全国共建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约4000家,初步打造了覆盖全国的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蔬菜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菜篮子"市场体系,各地政府也为蔬菜车打造了进城绿色通道,把菜篮子工程当作政绩的考核标准。
而全国的大基建的持续建设,让物流体系极度发达,也让全国级大规模蔬菜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可能。
章丘县成为了大葱之乡,金乡县成为了大蒜之乡,玉田县成为了大白菜之乡,曹县成为了芦笋之乡,曲堤镇成为了中国黄瓜之乡。
曲堤镇以一个镇的体量,搞了2.6万个黄瓜大棚,在2018年全镇种出了13亿斤黄瓜,足够全国人每人分一斤。
这么多黄瓜曲堤镇的村民肯定是吃不完的,不运到全国进行销售,那这么多黄瓜就只能都烂在地里。
类似的蔬菜种植基地,在全国到处都是,这些地区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种植,用最低的成本种出了最好的蔬菜,从而闻名全国。
这就是菜篮子工程建设30多年结出的硕果,让中国人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吃上种类丰富的蔬菜。
中国的人均蔬菜消耗量,高居世界第一,实现了很多发达国家的都无法实现的蔬菜自由。
很多西方政客说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超过了汇率的体现,因此中国并不是发展中国家,GDP应该再乘以好几倍,所以不应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其核心证据,就是中国的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菜篮子工程让中国人得到了质优价廉的蔬菜供应,但这种规模化特别集中的蔬菜基地建设,也导致了一点问题。
在本轮全国菜价暴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现象。
第一个现象是不同蔬菜的涨价幅度完全不同,而且差距极其离谱,菠菜的价格能涨5~7倍,而有的蔬菜价格几乎原地不动。
第二个现象是不同城市的涨价幅度也不同,有的城市菠菜15元/斤,有的城市10元/斤,有的城市七八元就能买到,确实都比以前贵,但彼此之间居然有接近一倍的差距。,这在市场经济体系里是不可想象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蔬菜种植基地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如果某个蔬菜品种有多个种植基地遭到了极端天气的袭击,那这个蔬菜就会大涨价,而那些只有零星种植基地遭到极端天气袭击的蔬菜品种,就不涨价。
当菜价大涨后,我们能做什么?
换句话说,是如何应对高涨的菜价。
其实很简单,大家不必对菜价大涨过于敏感,因为这种事情一定是短期行为,极短的时间内菜价就会恢复正常。
蔬菜和猪肉不一样,养猪很麻烦,要恢复猪肉产能耗时非常之久,没有一年多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大规模提升猪肉产能。
肉,确实比菜高级,从生产流程上就高级很多。
蔬菜的产能恢复就不一样了,那不是一般的快。
大部分蔬菜的生长周期短的令人发指,尤其是叶子菜。
因此,15元/斤的菠菜注定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菜比肉贵这种奇观我们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欣赏到,因为蔬菜的种植周期实在是太短了,尤其是叶子菜简直是短到令人发指。
只要忍半个月,便宜的叶子菜马上就会再度来到你的菜篮子。
而在这半个月里怎么办?
简单啊,我们可以吃肉啊,蔬菜只是副食,又不是刚需,虽然个别蔬菜品种涨价离谱,但不涨价的也有不少,随便选几个替换,撑上几天不就行了。
肉不香么?猪肉那么便宜,生猪养殖户那么惨,你就不能多吃点肉救救养猪户么?
穷的吃不起菜,没关系啊,你吃肉不就完事了。
猪肉饺子,红烧肉,都给安排上。
那位说吃不起蔬菜的阿姨对记者说,我们现在都改吃肉拉。